首页 > 历史小说 > 朕真的不务正业 >第一千零四十八章 衙斋卧听萧萧竹,不知民间疾苦声

第一千零四十八章 衙斋卧听萧萧竹,不知民间疾苦声(2/3)

上一页 目 录 加书签 下一页
好书推荐: 界王苟在初圣魔门当人材夜无疆仙业火影:我在暗部苟成超影大道之上发薪就能变强,我有十亿员工!这个反派过于有人气LOL:才满18,让我逆袭重生韩城:我与未来有扇门这是我们的战锤之旅哥布林重度依赖融合是最高贵的召唤方式!永噩长夜大宋文豪系统很抽象,还好我也是蜀山镇世地仙天命之上异度旅社元始法则我的化身正在成为最终BOSS捞尸人魅力点满,继承游戏资产神农道君呢喃诗章
  案,更没有评断谁是谁非,就这么简单的揭过了这一页。

  徐阶干的的确不地道,但当初胡宗宪在严嵩的授意下,谋夺浙江巡抚,总领抗倭大事的手段,也不光彩。

  当初的南京兵部尚书张经、浙江巡抚李天宠的死,胡宗宪一点都不干净。

  顶多算是以彼之道还之彼身,而且还因为抗倭大局,没能做成。

  朱翊钧又不是小孩子了,这世间哪能那么简单,把人分为好人坏人,就可以把人做出区分?

  正如冯保还在的时候,说的那样,人是靠不住的,尤其是四十不惑之后,对这话就理解更加清晰了,因为人是极其善变的。

  徐阶给这十万银的原因也简单,正因为没有王一鹗的配合才没办成,只能让胡宗宪庾死,所以,才要重金笼络王一鹗。

  当然这也是试探,王一鹗要是拿了,就只能死心塌地,和徐阶共进退同荣辱了。

  王一鹗不拿这银子,师生情谊,基本上也就断了。

  朱翊钧心情极好,晃晃悠悠的回到了通和宫御书房,笑着对李佑恭说道:“王爱卿是想进步的,想进步就好啊。”

  “王一鹗拜徐阶这个座师,真的是倒了八辈子血霉,被摁在顺天府丞的位置上十年,动弹不得,现在再遭横祸。”

  想进步是好事,不想进步,无欲无求,才最是难以捉摸。

  朱翊钧心情好,是因为又多了一个可用之人,朝廷里能用的人,真的不多,多一个举重冠军,朱翊钧就能轻松很多很多。

  “申阁老严肃校风校纪,整顿学风之事,进行的怎么样了?”朱翊钧问起了申时行在大学堂搞的忠诚度筛查之事。

  李佑恭翻找了一本奏疏,放在了陛下面前,由衷的说道:“申阁老是个有才能的人,这种穿针引线的细致活儿,臣反正是万万没想到的。”

  朱翊钧看完了申时行的奏疏,正如李佑恭所言,申时行确实很有才能。

  申时行这本奏疏,核心宗旨只有一个,那就是所有大学堂毕业生的毕业考卷,要效仿科举制,进行糊名、誊抄、封闭阅卷的方式进行批阅,理由非常简单,防止庸才打着大学堂的名义,败坏学校的名声。

  十八座大学堂设立在大明各地,而非在朝廷眼皮子底下,有些事儿就看不太住了。

  地方势要豪右、乡贤缙绅、富商巨贾们的孩子入校混个履历,再简单不过了,要从制度上,防范大学堂毕业学子名不副实。

  大明的政治基本框架是条条块块,地方私相授受,非常正常,地方本来就是一块一块的,但不能弄一堆蠢货恶心人,善恶好坏不说,最起码不能无能。

  那么非常成熟的科举制,就值得借鉴了,这一套组合拳打下去,至少能把大学堂滥竽充数之徒,刷下去一大半,无法从大学堂毕业,如此才能让丁亥学制,培养出能用的人才。

  执行也简单,把各地乡试时候的章程,照搬一套过去,就完全满足需要了。

  丁亥学制,制度正在变得更加完善。

  朱翊钧朱批了这本奏疏,让申时行放心大胆的干,出了事儿,他这个皇帝兜着,这事儿损害了一些人的利益,尤其是势要豪右们想让孩子光明正大的成为人上人。

  申时行被攻讦,是理所当然的事儿,但皇帝不加处置,就没人能审判他申时行。

  万历维新的大臣们,肯做事,能做事,和皇帝有直接因果关系。

  因为皇帝肯为大臣们遮风挡雨,愿意承担本就应该属于皇帝的责任,而不是大臣们为皇帝陛下遮风挡雨,扛起他们根本扛不起来的责任,负重前行。

  按照千年以来,君君臣臣的基本逻辑,皇帝无错,都是大臣的错,惹出了乱子,皇帝把大臣推出砍了顶罪,但陛下不同,陛下至今就从来不做这些没品的事儿。

  连王崇古这个佞臣,只要对大明有用,陛下都会竭尽全力的保护。

  文成公这金字招牌立在这里,大臣们自然愿意贡献自己的才智,让万历维新更加扎实,走的更远。

  因为休沐,朱翊钧要上磨的时间并不是很长,正月十五,他在北大营和军兵们欢度了上元节,正月十六,新春伊始,老天爷普降甘霖,淅淅淋淋的雨夹雪,下了足足一天才停,一扫京师上空的霾灾。

  一年之计在于春,大明皇帝再次开始忙碌了起来。

  “先生忙什么呢?”朱翊钧在百忙之中,放下了手中的纸笔,活动着手腕问道。

  张居正年轻的时候,做制度设计没轻没重,即便是申时行做了减法,但依旧让皇帝忙的脚打后脑勺。

  “就是养养花,种种地,养了两窝蛐蛐,还打算和李春芳一样,写个神魔志怪小说来,取名《西游记后传》。”李佑恭说起了张居正的清闲,是真的在颐养天年了,连过去的门人拜访,都被门房打发到全楚会馆找申时行去了。

  “挺好。”朱翊钧笑着说道:“先生倒是很有闲情雅致。”

  朱翊钧看完了奏疏,拿起了桌上的杂报看了起来,这些杂报是今年开春后的新杂报,为了争取全年的订阅,各家这第一期杂报,都会用最大的诚意去做,真的很有看头。

  比如翰林院在民报上,就刊登了一份文章《冠夫姓溯源考究》。

  在汉代以前,男子用氏,女子用姓。

  姓代表着血缘关系,是家族传承的重要标志;

  而氏的来源十分的庞杂,可能是官职,比如司马,可能是封地,比如商鞅本名卫鞅,封商於十五邑,才叫商鞅。

  姓千年不变,而氏随着时间、封地改变而改变,比如始皇帝姓嬴、氏赵,名政,该叫赵政,而非嬴政。

  姓氏逐渐合流,大约发生在了汉代初期,自那之后,姓氏就合二为一了。

  在汉朝时候,是妻从夫姓,比如霍光的妻子霍显,就是嫁人后改的霍这个姓氏,当然霍显能够在青史中留一笔,是她把害死了汉宣帝发妻的事儿,拿出去四处说,招致了霍光满门大祸。

  从妻从夫姓到妻冠夫姓,大致在汉魏之际构成雏形,到南朝末期蔚成风气。

  这段时间正好是世家政治蓬勃发展,也是世家最强横的时期,强调姻亲关系的世家大族,妄图让权力始终通过血脉延续。

  到了科举制发明,世家政治走向了没落,这种妻冠夫姓的现象,就开始慢慢衰弱了起来。

  具体到了大明朝,在明初的时候,宋濂写贞洁烈妇传,就延续了这种风格,比如《郑节妇黄氏传》、《王节妇汤氏传》。

  但大明并不强调冠夫姓,无论是大明律,还是户籍登记,亦或者是风俗,都没有这种现象,原因有点让人啼笑皆非,因为朱元璋这个太祖高皇帝,是个大老粗。

  朱元璋一个乞丐出身,家里人饿死的七七八八,成了皇帝,马皇后又是朱元璋的发妻,朱元璋这个开辟之主,不搞这些繁文缛节,大明册封官员夫人,也不搞这些了,连带着民间的府志、县志,也都是以女子本 界王小说提供了吾谁与归创作的《朕真的不务正业》干净清新、无错版纯文字章节: 第一千零四十八章 衙斋卧听萧萧竹,不知民间疾苦声在线免费阅读。
上一页 目 录 加书签 下一页
新书推荐: 龙藏山海提灯天人图谱仙工开物百世修仙:我能固定天赋CS:最后一舞,舞成职业通天代我在异界种田封神说好体验人生,仙子你怎么成真了废土边境检查官堑壕大栓与魔法以一龙之力打倒整个世界!在火影教书,系统说我是纲手学生我不是哥布林杀手海贼:从捡到红发断臂开始红色莫斯科万界从港片开始同时穿越:都市,无限进化吞噬星空:收徒万倍返还我在法兰西当王太子港综:从我爱黄金开始皇修大明王朝1556魔兽艾泽拉斯,从挖黑龙墙角开始影视世界从小舍得开始从影视世界学习技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