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85章:头悬梁锥刺股!(2/3)
的发根,带给宁拙持续的、细微而清晰的牵引感与头皮绷紧的微痛。
与此同时,宁拙手握木锥,轻轻用力,刺向自己的左大腿外侧。
黄杨木锥稳稳刺入皮肉,深约一寸。
一股锐利、直接的痛感,持续刺激着宁拙。
头悬梁、锥刺股!
宁拙几乎是最先行动的修士,不可避免地引起了诸多修士的关注。
他年轻的面庞上,是一片风轻云淡的平静,连眉头都未曾蹙起分毫。
一些修士暗自吃惊,孔然微张嘴巴,有些慌乱和抵触地想道:“你这就开始了?”
松涛生自然早就在关注宁拙了。
见宁拙如此表现,他在心底点头,但仍旧保持观望:“我传授的头悬梁、锥刺股,都是远古版本,因此即便不是儒修,也能运用。”
“关键在于,使用此法的修士能否克服痛楚,沉心学习?”
“若是遭受痛楚的干扰,学力没有丝毫增加,学无所成,反而得不偿失,凭白受罪。”
宁拙陷入沉思当中。
他的心神集中在了《冰雕秘典》中的其中一段,内容大概是如何在冰棱交错的内壁,动用微雕术构建阵法。
以前,这段内容对他而言,就如同被一层薄冰覆盖,看似通透实则模糊不清。
内里的阵纹走向如何在不损伤冰壁结构的前提下彼此缠绕勾连?灵力如何在九曲回环的纹路中保持均衡流畅?这些问题他曾反复揣摩,却始终隔着一层迷雾,把握不准核心要义。
但现在,在头悬梁、锥刺股的加持下,一切变得不同。
头皮牵拉的痛感,像一只无形的手,不断拨开他在思考过程中产生的杂念与迷雾。
那腿上的锐痛,则如同冰冷的清泉,反复冲刷着他的思维,使其保持着一种近乎亢奋的、高度敏锐的状态。
“原来如此!”宁拙的眼中精光爆闪,“关键在于‘叠而不破,引而不滞’!并非简单的交错,而是要以冰壁本身的纹理为基,让阵纹如同天然冰棱般自然‘生长’,每一道刻痕的深度、转折的角度,都必须与冰棱的内在结构相切合!而非强行嵌入!”
宛若阳光下薄冰融化,这个困扰他许久的疑难点,被他思考通透!
“有效!”
“这两记儒修法术,效果不错。”
宁拙收拾杂思,按捺住兴奋之情,继续学习。
他能明显感到,自己的学习力大幅增长了。
冰魄的凝练与塑形控制、内雕刀路的灵力微操、如何在极寒环境下稳定刻录符箓、甚至如何利用冰体本身的折射特性强化阵纹效果……以往被他囫囵吞枣的艰深内容,此刻被一一拆解、剖析、领悟!
一层层的薄冰接连破碎。
“嗯?有点意思。”看到宁拙沉浸在学习中,没有被痛楚干扰拖累,还有一股沉浸之意,松涛生不免在心底生出一股欣赏之情。
痛苦?
宁拙的心性早在火柿仙城中,就得到了锻炼。
头皮持续的揪扯痛楚?于他而言,像是道用来驱散倦怠、时刻提醒专注的警钟。
大腿外侧如烧红细针穿刺的尖锐痛感?如同拂面清风,连一丝涟漪都无法激起。它客观存在,却被他强大的意志力轻松地隔离、无视。
这点程度的“苦”,早已不再是阻碍,而是被他强大的意志力驯服,化作砥砺思维,洞穿迷障的利器。
“记忆力变强了许多,这是头悬梁的法术威能。思维像是锥子,变得有穿透力,能穿透之前的许多学习上的障碍。这是锥刺股的力量!”
整本《冰雕秘典》学完,宁拙还有些意犹未尽。
他双目放光,迅速扫视了一周,发现几乎各个修士都在头悬梁、锥刺股。
一声声倒吸冷气的声音,时不时传来。
宁拙这才听到——之前,他完全沉浸在苦学当中,精神过于专注和集中了。
“接下来,该挑什么来学?”
一道灵光,在宁拙的神海中一闪即逝。
“我何不直接来研究头悬梁、锥刺股这两道法门呢?”
宁拙一边使用头悬梁、锥刺股,一边学习它们。
学习力大增,使得宁拙很快就有了进展。
“警醒怠惰,三省吾身!”
“这种持续的、无法回避的微痛,如同戒尺,时刻敲打心神,不让其有丝毫松懈的机会,强制性地将注意力收束于当下。这正暗合儒家‘慎独’之奥义啊。”
“无人监督,亦需时刻自省,保持警醒。心神被迫高度凝聚,因此杂念难以滋生,思维专注如一
界王小说提供了蛊真人创作的《仙工开物》干净清新、无错版纯文字章节: 第385章:头悬梁锥刺股!在线免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