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七十章 :失陷(2/3)
狙击的王师会随八百神策军战死关外。
关墙上,张承范晓得大局已败,换了一身便袍,就率部出关,而齐克让也带着核心牙兵突围,但并没有去长安,而是从渡口直奔北岸同州。
如此,黄巢大军终于攻克潼关天险,一共费时三天,而真正攻打的时间,不过一日半而已。
张承范从潼关突围后,一路逃到野狐泉,终于遇到了前来支援的两千奉天军。
看着风尘仆仆的援军,张承范的眼泪都淌下来了,直接泣道:
“何来迟也!何来迟也?”
可说什么都没用了,丢了潼关后,他们这边兵力几乎挡不住草军的一个冲锋,所以只能继续向西奔逃,打算守卫长安。
但好死不死,当大伙奔到长安外的渭桥时,看到田令孜新募的那些神策军,各个锦衣,还在路边嘲笑他们这些溃兵。
本就一肚子怨气的博野、奉天军,直接大骂:
“国家就是这么辜负人心的?让忠臣志士挨饿受冻,反让这些什么功劳都没有的,居于后方?”
于是,诸军哗然,张承范不敢制,众军掠夺新俊,然后掉头就奔向黄巢军。
既然国家不爱惜他们,他们就投草军!
给他们带路!
……
贼军攻打潼关时,小皇帝其实是命令前京兆尹萧廪为东道转运粮料使的。
但这个萧廪压根不敢去前线,直接推脱自己有病,请求休官。
虽然他最后被贬,但这一来一回,就把运输粮食的时间给耽误了。
谁也想到,潼关连三个整日都没守住就丢了。
而黄巢带着大军从潼关入,当日就到了华州,随后将大将乔钤留着守城,然后一路朝廷的各路使节纷纷奔黄巢大帐。
如那刚刚被举为河中留后的王重容丝毫没顾念朝廷把他一个败军之将提拔为河中留后,竟然派人来黄巢军中请降了。
后面更让黄巢感觉好笑的是,小皇帝也派了使者来,说同意任命黄巢为天平军节度使。
黄巢是真的笑死,他都带着五十万大军杀进关了,小皇帝还让自己回天平军做节度使?
这是有多么瞧不起他黄巢?
于是黄巢大怒,过了华州后,急奔长安,所过望风而降,很快就到了渭南。
……
时间到了五月初五日。
小皇帝再不敢留长安,也不在乎面子了,当即将翰林学士承旨、尚书左丞王徽为户部侍郎,翰林学士、户部侍郎裴澈为工部侍郎,都拜为同平章事。
这来个是门下班子里的年轻人,都能跟得上车驾,所以必须先给他们上同平章事,好保证流亡朝廷的运转。
至于卢携本人在得知他偷偷下发调动的博野、奉天军在渭桥叛变后,就绝望地喝药自杀了。
当天夜里,外面已经来报,黄巢大军距离长安东郊观已经不足二十里了。
这下子,田令孜再不能耐,决定当夜就带宫内的五百神策军护着小皇帝出奔。
因为出发太过于仓促,当时随行的只有福、穆、泽、寿四王及妃嫔数人,连百官都不知道。
毕竟他们也没想到陛下狗成这样,前脚喊他们开完会,后脚就带人跑了。
当时守卫宫门的是宗亲李煴,他是伊吾郡王的孙子,距离大唐帝脉已经算比较远的了。
他一看田令孜竟然裹挟着陛下要离开大明宫,放弃整个长安,大怒,指着那田令孜的背影就大骂:
“就是此人祸国,使我李家家庙不保,社稷倾覆,我是没兵,但凡有十兵子,非手刃此贼!”
但空口话说得完全没用,田令孜一行人当夜就离开了长安。
……
即便是夜里,即便在宵禁,皇帝出奔的消息还是如风一样传遍京师各坊。
最先得到消息的,自然是距离大明宫最近的几个坊,他们立刻开始搜罗市面上的大车和骡马,就要追着陛下逃奔。
可很快,城内的浪荡和刚刚加入的神策军赤贫,一看到这堆积如车的辎重和财物,直接和此前的溃兵一道,开始对这些公卿进行劫掠。
他们三五成群,冲击各坊各街,以征车的名义肆意搜刮。
其中最繁华的东西两市是最被关注的,数不清的长安浪荡和无资穷汉们都行动起来。
而京中各坊的公卿子弟们,都忙着出奔,根本不去阻止。
但在城内东北的进奏院区,保义军进奏院,三百甲兵明火执仗。
不得不说,赵怀安和何惟道都是胆大包天的人,竟然在京中藏了三百甲械。
此时,何惟道穿着明光大铠,旁边的丁会同样是一身精甲,二人看着眼前院内的三百甲兵,心情沉重。
他们是去年就得了节帅的密报,其情报之机密,让他们阅后即焚。
在信中,赵怀安告诉二人,现在幕府诸公对未来时局的猜测,朝廷有很大的可能抵挡不住卷土重来的黄巢,令他们必须随时警备。
一旦长安有变,他们必须立刻前往永福寺,将那边的永福公主和孩子救出,然后直接向北突围。
他会提前派遣精锐突骑前往富平一带,让他们务必要在黄巢大军赶来时,出城。
现在,何惟道和丁会二人是又惊又恐,谁也没想到长安局面真会如幕府诸公所预言那样。
此刻,望着满庭的精甲,何惟道看向丁会,后者作为武官当仁不让,站了出来,接着拔出刀对所有人吼道:
“救出永福公主!谁敢拦路,杀无赦!”
说完,丁会当先,何惟道再后,一众披甲武士举着火把,如同潮水一般直奔不远处的永福寺。
永福公主之所以会来这一出小寺庙礼佛,全是因为这里距离进奏院最近。
只一路,所见到处都是杀戮劫掠。
一些看着就是公卿家的,此
界王小说提供了痴人陈创作的《创业在晚唐》干净清新、无错版纯文字章节: 第四百七十章 :失陷在线免费阅读。